类似的抵触情绪在多个项目中蔓延。更糟的是,网络上突然出现大量关于“安居养老侵犯隐私”的帖子。
“看,背后一定有徐浪的影子。”张鸣将收集的网络截图展示给王安,“这些帖子用词几乎一致。”
王安站在窗前,望着窗外纷飞的雪花,陷入沉思。数据是未来,但老人的抵触并非毫无道理。
“我要亲自解释。”王安转身,目光坚定,“安排一场直播,我要和老人们面对面交流。”
第二天,王安走进直播间,面对镜头侃侃而谈。
“AI系统不是监控,而是无感守护。想象一下,当您睡觉时,它能感知您的呼吸是否正常;当您行走时,它能预判是否有跌倒风险。”
王安语调温和而坚定。“所有数据都经过匿名化处理,任何个人信息都在物理隔离的安全区存储。”
直播间的弹幕渐渐从质疑变为理解。许多老人家属在评论区表示认同。
“但我还是担心数据被用于其他目的。”一位网友提问。
王安正色。“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成立伦理委员会。任何数据使用必须经过委员会批准,违规者立即解雇并追究法律责任。”
同一时间,安居养老在全国各地举办“智慧养老体验日”。媒体记者和老人家属亲眼见证数据中心的严密安保措施。
“这里比银行金库还要安全。”一位参观者惊叹。
一周后,伦理委员会发布了国内首份《养老数据权利白皮书》,明确界定了老人对自身数据的知情权、选择权和被遗忘权。
“老人可以随时查询自己的数据被如何使用,可以选择退出某些功能,甚至可以要求彻底删除历史记录。”黄教授在新闻发布会上解释。
这份白皮书引发行业轰动,多家媒体以“数据伦理典范”为题进行报道。舆论风向逐渐转变,安居养老的做法获得广泛认可。
徐浪坐在豪华别墅的书房内,盯着电视新闻,脸色阴沉如水。
“这小子又赢了!”他重重地捶在桌子上,“用道德绑架舆论,真有你的!”
三个月后,在万众瞩目中,安居养老数据体系以高分通过了国家级安全认证,成为行业标杆。
王安的脑海中随即响起系统奖励提示:【“数据伦理治理模范”认证,提升品牌公信力20%,解锁“可信AI”技术模块。】
庆功宴上,众人举杯庆贺,气氛热烈。然而,王安刚刚回到办公室,伦理委员会主任黄教授就送来了一份特殊报告。
“王总,我们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伦理困境。”黄教授神色凝重。
“什么情况?”
“AI系统在分析一位刘姓老人的健康数据时,发现与某种罕见遗传病高度相关。”
“这有什么问题吗?”王安不解。
黄教授叹息。“这种遗传病有50%的几率传给子女,而且可能导致严重健康风险。但老人并不知情,告知他可能引发恐慌;不告知他的子女,又可能导致悲剧。”
王安沉默片刻,望向窗外已经融化的雪景。数据的边界究竟在哪里?技术能力与伦理责任如何平衡?
“这是一个没有完美答案的问题。”王安低声自语,“但我们必须面对。”
夜幕降临,江州城灯火通明。在这个数据与伦理的新战场上,王安深知,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。